來源:南京卓遠
作者:西北公司
| 本 期 目 錄 | |
一、國資國企改革政策及簡析 |
1、國務院國資印發《中央企業節約能源與生態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辦法》 |
2、河南省國資委印發《河南省省管企業主業管理辦法(試行)》 |
二、國資相關新聞 |
1、國務院國資委就《關于企業國有資產交易流轉有關事項的通知》進行問題解答 |
2、四川省人民政府印發《四川省政府投資管理辦法》 |
3、財政部上海監管局:“三個堅持”扎實做好國有資本收益審核工作 |
4、山東“責任國企”報告集中發布 |
5、廣西省設立首家環保產業綠色基金 |
6、成都交子金控集團健全風控體系筑牢風險防線 |
1、國務院國資印發《中央企業節約能源與生態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辦法》
發文機關:國務院國資委
發布時期:2022-08-03
官網鏈接:http://www.sasac.gov.cn/n2588030/n2588939/c25677916/content.html
丨政策簡析丨
《辦法》明確了國資委對中央企業節約資源與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應履行的職責,同時從分類管理、基本要求、組織管理、統計監測與報告、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管理、考核與獎懲等方面對中央企業節約資源與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做了規定。
《辦法》指出,國資委對中央企業節約能源與生態環境保護實行動態分類監督管理,按照企業所處行業、能源消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水平和生態環境影響程度,將中央企業劃分為三類。
第一類企業是主業處于石油石化、鋼鐵、有色金屬、電力、化工、煤炭、建材、交通運輸、建筑行業,且具備以下三個條件之一的:年耗能在200萬噸標準煤以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學需氧量、氨氮等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位于中央企業前三分之一,對生態環境有較大影響。第二類企業是第一類企業之外具備以下兩個條件之一的:年耗能在10萬噸標準煤以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學需氧量、氨氮等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位于中央企業中等水平。第三類企業是除上述第一類、第二類以外的企業。國資委根據企業能源消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水平和生態環境影響程度等因素適時對企業類別進行調整。
《辦法》要求,中央企業應積極踐行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理念,將節約能源、生態環境保護、碳達峰碳中和戰略導向和目標要求納入企業發展戰略和規劃,圍繞主業有序發展壯大節能環保等綠色低碳產業。將節能降碳與生態環境保護資金納入預算,保證資金足額投入。中央企業應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發展,嚴格執行國家相關產業政策和規劃。加強并購重組企業源頭管理,把節約能源和生態環境保護專項盡職調查作為并購重組的前置程序。
中央企業應組織開展綠色低碳技術攻關和應用,推進綠色供應鏈轉型,高效開發利用化石能源,積極發展非化石能源,推進能源結構清潔化、低碳化,自覺履行環境信息強制性披露責任,自覺接受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等。
2、河南省國資委印發《河南省省管企業主業管理辦法(試行)》
發文機關:河南省國資委
發布時期:2022-08-02
官網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uUupYyfy2FSNecNiBq1Vag
丨政策簡析丨
為進一步推動國有企業聚焦主責主業,優化資源配置,提高核心競爭力,2022年8月2日,河南省政府國資委出臺《河南省省管企業主業管理辦法(試行)》(豫國資規﹝2022﹞6號)(以下簡稱《辦法》)。
《辦法》限定了主業、培育業務的數量,原則上省管企業主業不超過2個,培育業務不超過2個,培育業務設立5年培育期,培育期內視同主業管理。主業和培育業務合計的資產總額、營業收入和利潤總額等主要經營指標,至少有一項指標占企業總量的比重不低于80%。
《辦法》明確了主業和培育業務的申報要求,同時對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主業管理作出專門規定。根據《國務院關于推進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改革試點的實施意見》和部分省市做法,提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主業不超過3個,培育業務不超過2個;國有資本運營公司不核定主業和培育業務,省政府國資委將通過管規劃、管投資規范業務范圍。這樣安排,兼顧“兩類公司”改革要求和我省試點企業實際。
《辦法》提出了省政府國資委負責企業集團主業核定,集團負責權屬企業主業核定,集團主業申報的程序分為預申報、初審、正式申報、審核確定。《辦法》規定省管企業主業一經核定,原則上不予調整。五年規劃期內,省管企業有確需調整主業的情形,應于6個月內重新履行申報程序。
《辦法》強調了主業核定后的監督執行和責任追究。主業核定后重點發揮三個作用,即界定非主業投資的主要依據、經營業績考核的主要依據、董事會履職評價的重要依據。省政府國資委將主業管理納入省管企業違規經營投資責任追究工作體系,對于省管企業在主業管理中存在的有關問題,省政府國資委通過約談、通報、發提示函等方式責令企業整改。
《辦法》規定了企業集團內部的主業管理,要求省管企業建立健全內部主業管理制度,二級企業、三級企業的主業核定結果抄送省政府國資委。為樹立“一業一企、一企一業”導向,《辦法》強調在子企業層面推動一類業務主要由一個子企業專門運營,一個子企業主要經營一類業務,打造專業化子企業。
1、國務院國資委就《關于企業國有資產交易流轉有關事項的通知》進行問題解答
2022年5月16日,國資委印發了《關于企業國有資產交易流轉有關事項的通知》(國資發產權規〔2022〕39號,以下簡稱《通知》)。8月3日,國務院國資委產權局現就《通知》執行中有關問題答復如下:
問:經國資監管機構批準可采取非公開協議方式轉讓產權的情形有哪些?
答:《企業國有資產交易監督管理辦法》(國資委 財政部令第32號,以下簡稱32號令)第三十一條規定,涉及主業處于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企業的重組整合,對受讓方有特殊要求,企業產權需要在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之間轉讓的,經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以下簡稱國資監管機構)批準,可以采取非公開協議轉讓方式。為更好推動國有企業之間布局結構調整和專業化整合,《通知》增加了涉及政府或國資監管機構主導推動的國有資本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以及專業化重組等重大事項,企業產權在不同的國家出資企業及其控股企業之間轉讓,可采取協議方式進行。企業國有產權轉讓行為規范的是轉讓方,因此,《通知》第一條中“政府”是指轉讓方所屬國家出資企業的同級或上級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是指轉讓方所屬國家出資企業的同級國資監管機構,相關協議轉讓事項由轉讓方所屬國家出資企業報同級國資監管機構批準。
問:涉及主業處于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主要承擔重大專項任務的子企業的產權轉讓和增資是否均須報國資監管機構批準?
答:32號令第八條、第三十五條規定,主業處于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主要承擔重大專項任務的子企業的產權轉讓和增資,須由國家出資企業報同級國資監管機構批準。為促進國家出資企業內部結構調整,涉及上述企業的產權在集團公司及其控股子企業之間轉讓、集團公司及其控股子企業參與增資、企業原股東同比例增資的,由國家出資企業審核批準;其他情形仍由國資監管機構批準。國資監管機構批準的情形中,涉及進場交易的,應在國資監管機構對交易的必要性、公司股權結構安排等進行審核后,轉讓方(增資標的企業)再通過產權市場正式披露信息。
2、四川省人民政府印發《四川省政府投資管理辦法》
四川省人民政府印發《四川省政府投資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辦法自2022年10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辦法對規范政府投資行為進行了規定個,明確政府投資投向、邊界、操作流程和約束機制。
《辦法》要求,政府投資資金應當投向市場不能有效配置資源的社會公益服務、公共基礎設施、農業農村、生態環境保護、重大科技進步、社會管理、國家安全等公共領域的項目,以非經營性項目為主。
《辦法》明確,政府投資資金按項目安排,以直接投資方式為主;對確需支持的經營性項目,主要采取資本金注入方式,也可以適當采取投資補助、貸款貼息等方式;政府投資年度計劃應當明確項目名稱、建設內容及規模、建設工期、項目總投資、年度投資額及資金來源等事項。未落實資金或者未明確資金來源的項目,不得列入政府投資年度計劃。
在政府投資項目實施上,《辦法》明確,政府投資項目應當按照國家相關規定,嚴格落實項目法人責任制、招標投標制、合同管理制和工程監理制。政府投資項目所需資金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確保落實到位,原則上根據工程施工進度安排預算,不得由施工單位墊資建設。政府投資項目建成后,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項目應當按照聯合驗收的規定程序和時限完成竣工驗收,其他領域項目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的程序和時限完成竣工驗收。竣工驗收重點審查政府投資項目的審批執行、投資概算、建設內容、建設規模、工程質量、目標完成及與項目竣工驗收相關的其他情況。竣工驗收合格后,應及時辦理竣工財務決算。政府投資項目結余的財政資金,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繳回國庫。
3、財政部上海監管局:“三個堅持”扎實做好國有資本收益審核工作
為更好發揮國有資本收益審核在實現國有資本收益繳庫、促進國有資本合理配置、保障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實施中的作用,按照財政部統一部署,財政部上海監管局統籌安排,堅持審慎、從嚴、究細原則,從三個方面入手開展工作。
堅持監管和服務并舉,組織申報資料初審。一是全面領會審核要點。落實職能處與主管處運行模式,認真組織學習審核文件,結合往年審核情況,逐條梳理重點、難點,尤其是對新增的國有股股利、股息企業,研究討論后明確審核要點,提高審核工作效率。二是主動落實政策宣傳。與相關中央企業進行溝通聯系,積極宣傳國有資本收益政策,明確報送審核資料要求,及時解惑答疑。三是高效完成資料初審。為保證審核工作時效性,督促相關企業及時進行國有資本收益申報,對初審中發現的問題,及時提醒補充。
堅持關鍵和細節并重,仔細審核申報數據。一是細究重點要素。審核中以被審核單位基本信息、審計報告為基本參考,根據應交利潤收取比例分類表確定應上繳比例,對財務報表進行全面審核。二是深究比對關系。審核中綜合運用審閱、復核和分析等方法,審核被審企業各類報表數據之間勾稽關系,確保國有資本收益相關數據相互驗證。三是查究特殊事項。審核中積極與財政部相關司局、主管部委及中央企業之間加強溝通協調,確保事項清楚、口徑明確、數據真實、結果準確,對符合相關條件的小型微型企業進行減免。
堅持長效和常態并行,提升基礎管理質效。一是健全中央企業和聯系人檔案庫,逐步摸清上海地區申報企業的總體情況,為下一年度申報審核提供便利。二是完善審核臺賬管理。審核時及時完整準確記錄企業申報審核情況,為后續國有資本收益足額準確繳庫奠定基礎,做到應收盡收。
4、山東“責任國企”報告集中發布
8月5日,山東省屬國資國企社會責任報告集中發布儀式在濟南舉行。近年來,山東省國資委將國有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擺在重要位置,指導省屬企業認真履行政治責任、經濟責任、社會責任,取得積極成效:以納入財務快報的省屬企業為例,2017至2021年,山東省屬企業累計對外捐贈達8.84億元,其中扶貧方面捐贈達2.04億。
山東高速集團參與設立山東半島城市群基礎設施投資基金,承擔700億元出資和籌資任務服務區域協調發展;夯實抗疫保供“大后方”的同時,魯商集團今年以來已為個體工商戶和小微企業減免房租4000多萬元,這個數字在2020年達到3.97億元;華魯集團黃河流域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業務已覆蓋青海、甘肅、寧夏、內蒙古、山西、河南、山東等沿黃省區,今年上半年自主研發的“山東環境醫院服務中心”網站上線,填補了山東在這一領域的空白……。
2020年,在全國省級國資監管機構中,山東率先發布省屬國資國企社會責任報告,目前已連續3年發布社會責任報告;2021年,首次實現省屬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發布全覆蓋。
5、廣西省設立首家環保產業綠色基金
8月2日,廣西環保產業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正式開業。該公司將充分發揮國有企業的平臺優勢和示范作用,統籌整合各類環保產業資源要素,進一步推動廣西綠色經濟發展。
廣西環保產業私募基金是廣西首家以環保產業命名的綠色基金,將聚焦環保、生態物流、綠色循環產業,挖掘優質項目,打造在細分領域具有競爭力的綠色產業基金;聚焦節能環保產業鏈重點領域,優化廣西環保產業布局,培育環保產業生態圈;以打造環保產能對接平臺、環保項目運作平臺、環保投融資平臺為切入點,整合各級政府投入環保領域的財政資金,引導更多社會資本參與環保產業發展。
6、成都交子金控集團健全風控體系筑牢風險防線
成都交子金控集團召開2022年半年度風險管理工作會,回顧總結上半年風險管理情況,安排部署下半年風險管理重點工作。今年來,成都交子金控集團持續按照國資監管要求,對標金控申牌重點工作,圍繞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建設,加快健全風控體系,筑牢集團安全防線。
一是健全風險監測體系。理順各層級風險管理職責,科學設定12類556項監測指標,其中290項指標設計閾值,覆蓋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流動性風險等各類風險,并對關鍵考核指標項目進行統一優化,全面加強對集團上下風險的監測。
二是健全風險督導機制。定期召開風險管理專題會,對集團整體風險和專業子公司經營風險進行研究分析,明確風險應對策略;持續對突破風險閾值的子公司開展風險督導,落實整改要求,嚴格控制風險;指導專業子公司健全分級評審等各項機制。
三是健全內部合規管理。強化內控管理,印發2022年內控建設工作方案,牽頭集團各部門和21家子公司開展內控自評估整改工作;制定2022年子公司授權方案、重大事項審批清單、備案事項清單,推動子公司行權能力建設,加強授權事項監督,將“放活”與“管好”緊密結合;堅持依法治企,制定2022年制度建設計劃,完善《合規管理辦法》《首席風險官管理辦法》等,以覆蓋范圍全面的制度管理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