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13號文的出臺,PPP項目進入新的規范發展階段,績效管理工作將成為各方的重點工作,明確各參與主體在PPP績效管理工作中的職責定位,推動各參與主體做好相關準備工作,對于PPP績效管理的高效而規范的實施有重要作用。
文章選讀:
南京卓遠結合13號文要求以及PPP項目績效管理的實操經驗,梳理財政部門、行業主管部門、實施機構、項目公司等各方主體在PPP績效管理工作中的職責,推動各參與主體做好相關準備工作,對于PPP項目績效管理高效而規范的實施具有重要作用。
全文4641字 | 閱讀約10分鐘
來源:南京卓遠
作者:陳飛虎、王冠
合理界定各方職責
——開展PPP項目績效管理工作成敗的關鍵
PPP項目實施機構在績效管理中的職責到底是什么,財政部門、行業主管部門以及項目公司在PPP項目績效管理中各自的職責是什么?如何正確履行好各方職責以有效推動PPP項目績效管理工作的高質量發展,顯然是績效管理過程中亟待考慮的問題。下面,南京卓遠結合13號文要求以及PPP項目績效管理的實操經驗,梳理財政部門、行業主管部門、實施機構、項目公司等各方主體在PPP績效管理工作中的職責,推動各參與主體做好相關準備工作,對于PPP項目績效管理高效而規范的實施具有重要作用。
一、 財政部門在PPP項目績效管理中的職責界定
按照《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績效管理操作指引的通知》(財金〔2020〕13號)(以下簡稱“13號文”)要求,財政部門負責建立健全PPP項目績效管理工作相關制度和共性指標框架,加強PPP項目績效目標和指標進行管理、績效監控報告審核、復核績效評價報告、預算收支及信息披露等業務指導。同時,做好PPP項目績效再評價、后評價工作。
財政部門在具體的績效管理工作中:
1、按照以下原則對PPP項目績效目標和指標進行管理
對處于準備階段的PPP項目,財政部門在開展物有所值評價和財政承受能力論證時,在充分征求相關部門、專家、社會公眾意見的基礎上,對實施方案中的績效目標和指標體系的依據充分性、設置合理性和目標實現保障程度進行審查,并督促項目實施機構根據物有所值評價和財政承受能力論證結果完善績效目標和績效指標體系,隨同實施方案報政府審批;
項目進入采購階段后,項目實施機構可根據社會資本響應及合同談判情況,對績效目標和績效指標體系進行調整,在合同中予以明確,經政府審批后報財政部門備案;
項目進入執行階段后,原則上不允許項目實施機構調整績效目標和指標體系。但因項目實施內容、相關政策、行業標準發生變化或突發事件等不可抗拒因素影響績效目標實現,確需調整的,經行業主管部門、實施機構、項目公司(或社會資本,以下統稱為項目公司)協商確定,經政府審批后報財政部門備案;
對于已進入建設期,按照13號文要求,尚未設置績效目標及指標體系或績效目標和指標體系不完善的項目,行業主管部門、實施機構應會同項目公司及時設置績效目標和指標體系,經政府審批后報財政部門備案;
對于已進入運營期,按照13號文要求,尚未設置績效目標及指標體系或績效目標和指標體系不完善的項目,行業主管部門、實施機構應會同項目公司在運營期完整財務年度內設置符合項目實際情況的績效目標和指標體系,經政府審批后報財政部門備案。
2、在績效監控層面上,財政部門主要對項目運行績效監控發展的偏差情況進行監督,加強對PPP項目《績效監控報告》審核。
3、在績效評價層面上,財政部門對項目實施機構報送的PPP項目績效評價報告進行復核,重點關注績效評價工作方案是否落實、引用數據是否真實合理、揭示的問題是否客觀公正、提出的改進措施是否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等;涉及整改的,項目實施機構應將整改結果報送給財政部門。
4、在財政收支責任、預算與財政資金補貼層面上
PPP項目建設期結束后,財政部門應當要求實施機構根據實際的項目建設總投資,項目合同約定的邊界條件和計算方式,重新計算未來年度財政支出責任,并報送財政部門備案,如與原財政支出責任相差較大,應當重新上報人民政府審核,財政部門按照調整后的數據重新統計所有項目的財政支出責任;
財政部門審核項目實施機構報送的PPP項目(包含政府付費、可行性缺口補助、使用者付費三類項目)年度支出預算申請時,同時要求其將年度績效目標和指標連同編制的預算申報材料一并報送,并充分考慮本級財政承受能力,合理安排財政預算,加強對財政資金使用合規性和有效性的監督。同時,重點關注項目實際付費金額與財政承受能力論證中測算的政府支出責任之間的差異,核實實際付費金額的合理性,確保按效付費的精準性。未經績效評價,不得撥付財政補貼資金。
5、財政部門依托PPP綜合信息平臺,加強PPP項目績效管理相關信息公開工作,接受社會監督等。
6、財政部門結合每年工作重點,選取重大PPP項目開展績效再評價。同時,在項目移交完成后,由財政部門應會同項目實施機構開展PPP項目后評價工作。
二、行業主管部門在PPP項目績效管理中的職責界定
1、行業主管部門應按照財政部門績效管理相關制度要求,制定符合本行業的績效管理辦法及實施細則,并建立健全本行業、本領域核心績效指標體系,明確績效標準。同時,指導實施機構規范有序開展PPP項目績效管理工作,落實財政部門整改意見。
2、行業主管部門與項目實施機構同一時,行業主管部門其他職責同實施機構在PPP項目績效管理工作中的職責一致。
三、實施機構在PPP項目績效管理中的職責界定
項目實施機構與行業主管部門同一時,項目實施機構為績效評價實施主體,開展PPP項目績效評價工作。項目實施機構與行業主管部門非同一時,項目實施機構為績效評價實施主體,行業主管部門配合開展PPP項目績效評價工作。
按照操作指引的規定,實施機構在PPP項目全生命周期績效管理過程中的職責及工作主要如下:
1、全面開展PPP項目績效管理工作
實施機構要切實履行PPP項目績效管理的主體責任,第一責任,既要做好部門或單位間的統籌協調,又要務實做好績效管理的具體工作,無論是績效目標、績效指標的設定還是績效監控、績效評價的實施、組織,乃至后續的申報、核定,都是由項目實施機構統籌負責完成,必要時可委托第三方機構協助。
2、負責PPP項目全生命周期績效目標和指標的管理工作
項目實施機構主要負責在項目全生命周期內編制與調整PPP項目績效目標與績效指標,并報項目所屬行業主管部門、財政部門審核。這也是PPP項目績效管理最核心的基礎工作和保障。運營期內,實施機構根據項目公司報送地年度運營計劃以及PPP項目合同及補充協議編制年度績效目標和績效指標,并由項目實施機構形成績效目標申報表連同項目預算上報財政部門批復,將PPP項目支出責任納入年度預算。
3、有效開展PPP項目績效監控工作
PPP項目績效監控是對項目日常運行情況及年度績效目標實現程度進行的跟蹤、監測和管理,通常包括目標實現程度、目標保障措施、目標偏差和糾偏情況等。項目實施機構應根據項目合同約定定期開展PPP項目績效監控,并根據績效監控發現的偏差情況及時向項目公司和相關部門反饋,并督促其糾偏。偏差原因涉及自身的,項目實施機構應及時糾偏;偏差較大的,應撰寫《績效監控報告》報送相關主管部門和財政部門。
4、重點做好PPP項目的績效評價
做好PPP項目績效評價是此次操作指引最核心的內容,也是賦予項目實施機構在PPP項目全生命周期績效管理工作中最為重要的工作。在績效評價方面,項目實施機構應根據項目合同約定,在執行階段結合年度績效目標和指標體系開展PPP項目績效評價,具體工作包括下達績效評價通知、制定績效評價工作方案、組織實施績效評價、編制績效評價報告、資料歸檔、評價結果反饋與應用等。
5、項目實施機構需將績效評價工作方案、績效評價報告以及評價結果的應用上傳財政部PPP綜合信息平臺,同時報財政部門備案。
6、項目實施機構根據預算管理要求,將PPP項目合同中約定的政府跨年度財政支出責任納入中期財政規劃,經財政部門審核匯總后,按程序審定,保障政府在項目全生命周期內的履約能力。同時,項目實施機構按照預算編制程序和要求,結合PPP項目績效評價結果,將合同中符合預算管理要求的下一年度財政資金收支納入預算管理,報請財政部門審核后納入預算草案。
四、項目公司在PPP項目績效管理中的職責界定
1、項目公司在PPP項目績效管理過程中做好項目投資、建設、運營、維護、移交等工作的日常管理和信息記錄;積極配合開展PPP項目績效管理工作,并對所提供資料和信息的真實性、完整性、有效性負責。
2、在績效監控方面,項目公司負責日常績效監控,定期向項目實施機構報送監控記錄及監控結果。
3、配合項目實施機構或行業主管部門完善績效目標及績效指標體系,并全程配合績效監控、績效評價工作的實施。
4、項目公司每年度運營前都需要上報年度運營計劃(含年度績效目標)獲得實施機構批復后,方可進入下一年度運營期。
結合前文從“編報”、“審核”、“信息平臺備案”三個方面進一步梳理各方主體在PPP績效管理工作中的職責,具體如下表所示:
從表中,我們可以看出,項目實施機構是開展績效管理工作的實施主體,承擔地主體責任也最多,行業主管部門負責業務指導,財政部門在績效管理工作中多負責審核、監督,項目公司負責做好項目工作的日常管理、信息記錄以及績效管理的配合工作。
總之,隨著13號文的出臺,PPP項目進入新的規范發展階段,績效管理工作將成為各方的重點工作,明確各參與主體在PPP績效管理工作中的職責定位,推動各參與主體做好相關準備工作,對于PPP績效管理的高效而規范的實施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