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年末,一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打破了春節的祥和氣氛,也為國家社會和經濟發展蒙上了陰影。據國家衛健委官方網站數據顯示,截至2月2日24時,全國確診病例17205例,死亡361例,疑似病例21558例。在這場來源于城市、對城市創傷最大、最終需靠城市自身消化的疫情防控戰中,地方政府全力投入,社會力量傾情協助,8天就建成的“火神山醫院”更是充分展現了國企擔當。事實上,除了中建集團這類央企外,還有一類地方國企也正如火如荼地奮戰在各條戰線上,它們就是城投公司。
一、城投公司的疫情防控作為
城投公司此次的疫情防控作為并不僅僅體現在疫情發生之時,而是貫穿于疫情發生的前、中、后;并不僅僅反映在一般國企的幫扶送教等事宜上,這是城投公司作為國企的政治責任與使命擔當,還充分圍繞自身的業務場景為疫情防控排憂解難,這是城投作為城市發展重要推動力量的天然屬性與價值所在。我們可以根據疫情的時間和城投的工作對城投的疫情防控作為進行簡單分類(表1.1):
表1.1 城投公司的疫情防控作為
首先,正常的幫扶送教工作屬于行政范疇,是當前疫情下每個城投公司正在積極承擔的重任。經查公開報道,絕大多數城投公司都召開了疫情防控工作安排部署會或類似會議,嚴防嚴控、群防群控,在嚴格要求員工自我防護的前提下,加大防控知識宣傳、加強公共區域消毒、協助社區登記與排查、儲備和發放防疫物資等,有效防控了城市疫情的擴散。
其次,在場景支持方面,各地城投公司基于自身的資源情況和業務范圍,在疫情前、中、后期均持續發揮作用。根據疫情特點,我們將此次疫情涉及到的場景大致歸納為四類:醫療救護、固廢處理、交通運輸、民生保障,圍繞四大場景,我們匯總相關資料,以窺全國城投的作為情況,如表1.2所示。
表1.2 城投公司在疫情防控中的場景支持案例
資料來源:網站、微信公眾號等
二、從疫情防控作為看城投轉型發展
拋開幫扶送教這一類行政職責不談,城投公司在場景支持方面的作為,既是其業務開展的天然體現,也是反哺城市的最佳反映。在疫情面前,城市與城投的關系變得更加緊密,曾經出現過的“隨著城市基礎設施的不斷建成、隨著城投債務的持續高企,城投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小,城投與政府之間的關系越來越弱”之類的質疑聲變得不堪一擊。反之,從此次疫情中城市與城投的守望相助,我們可以深刻窺見城投的轉型發展邏輯。
首先,我們要從此次疫情看到城市發展和城投轉型面臨的諸多挑戰:
一是城市發展遠不如我們所看到的光鮮亮麗,醫療衛生、教育事業等公共設施存在明顯短板,城市運營中存在大量亟需優化的空間,例如主體價值觀、運營效率、創新等。
二是食品安全以及反映出來的人的道德問題,是埋在每座城市發展道路上的定時炸彈,華南海鮮城此類民營企業是否能夠很好地平衡利益與責任將面臨重大拷問。
三是城市經濟和產業布局必將在此次疫情中受到重創,純粹依靠行政力量或市場力量均不足以快速恢復。
四是城市應對突發事務的方式方法還比較傳統,城市治理水平還有待提升,務實推進數字化刻不容緩。
其次,面臨這些挑戰,我們建議城投要做好如下考量,爭取化挑戰為轉型動力:
一是要擁抱政府,擁抱不同于背靠,擁抱體現作為和擔當。要解決城市的深層次問題,例如此次疫情,要用合法合規合理的方式去實現政府的意志,用作為換取支持,在補短板領域義不容辭,提前謀劃儲備項目,爭取項目資金。
二是要心系市民,做產品而非資產,為市民提供優質的產品。要勇于進入市場化運營但又涉及民生的領域,如醫療教育、食品交易等,兼顧收益與責任,通過整合資源,專業運營,不斷創新產品供給,滿足市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三是要引領產業,發揮國資作用,為城市經濟復蘇貢獻力量。尤其在當前及疫情結束后一段時間內,要通過投融資方式,優化自身資產結構和產業布局,重點支持城市優勢產業、經濟拉動作用大的產業,重點支持本地中小企業。
四是數字建設,提升運營效率,為轉型發展提供能量。城市在數字化領域的薄弱在此次疫情中展露無疑,城投承擔大量城市投建和運營工作,也面臨重大風險管控和效率管理問題,數字化建設是城投轉型發展的必要組成部分。
此次疫情可能只是城市發展過程中的一次遭遇戰,城投的諸多場景支持也只是服務城市發展的一個個縮影。我們相信,此次疫情將在不久的未來得到有效的緩解和控制,但其留給城市發展的思考卻不會就此停歇。隨著城市的不斷縱深發展和市民對美好生活的不斷向往,城投承擔的使命將會越來越艱巨和光榮,發揮的作用將會越來越大,城投自身的轉型發展也將不再停留在口號上,而是落實在自身的業務和行為中。讓我們共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