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码一区二区|国产一区|一区二区三区|精品无人乱码一区二区三区的优势|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亚洲成AV人片一区二区梦乃

當前位置 : 首頁 》新聞咨詢訊 》公司動態
河南小麥風波,農業產業化供需失衡折射出的民生問題
閱讀數:389

作者:研究中心-余旭  武漢子公司-李旻彤  市場發展部-童莉

 

農業農村部小麥機收調度顯示,截至6月11日17時,全國已收獲冬小麥面積2.39億畝,收獲進度過七成半。目前安徽、河南麥收基本結束,江蘇進度過八成半,陜西進度過六成半,山東進度過五成半,河北進度過三成,山西進度近兩成半。河南麥收進度后來者居上,其中過程卻波瀾起伏,一度引發社會輿情。

 

 

一、事件現狀:面對負面輿情,全省“雨中奪糧”

今年夏收,河南小麥接二連三出狀況:爛場雨、就地發芽、收割機卡高速、收割機坐地起價、農戶哭訴顆粒無收等諸如此類新聞令人痛心疾首,引發社會大討論。

 

面對網絡輿情,河南迅速反應,全省上下全力開啟“雨口奪糧”作業,如搶排田間積水、加強農機調度、抓緊烘干晾曬、強化跨區農機服務保障、做好困難幫扶、加強調度指導、做好小麥收儲。據河南省農業農村廳消息,到6月5日17時,河南麥收進度約六成;6月9日17時,麥收進度超九五成,其中周口、平頂山等地進度較快,夏收基本結束;而濮陽、三門峽、濟源等地的進度較慢,尚不足七成;6月11日17時,麥收基本結束。

圖1 河南小麥風波事件前期態勢

 

盡管反應迅速,也搶收了大量小麥,但在農業生產高機械化的河南,仍發生此類問題,這折射出農業產業化預見性不足、實踐性不足等問題,進而爆發出更大的民生問題。根本原因在哪里?農業類平臺公司如何盡其責?地方政府如何發揮預見性、規范性作用?本文將對上述現象和問題的本質就行剖析。

 

 

二、追根溯源:天氣突變,農機供需結構性失衡,有形的手調節滯后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計。三夏(夏收、夏種、夏管)對于確保夏糧豐產豐收、打好秋糧安全增收至關重要,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更是提出“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強化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始終不懈地把14億多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而從河南小麥風波事件來看,在面對突發天氣變化時,糧食安全保障仍有困難,農業產業化短板突出。究其根本,麥收季遭遇10年來最嚴重“爛場雨”,農機供需結構失衡惡化,而且中間協調機制效應滯后。具體而言:

 

(一)本地OR外地,突發天氣短期內麥收需求急且大

 

根據往年麥收經驗和數據,河南現有收割機數量加上跨區作業的收割機已能滿足省內麥收需求,其中約七成的小麥是由跨區收割機完成收割的。但今年河南遭遇10年來最嚴重“爛場雨”,麥收窗口期比往年要短,起主力作用的跨區作業收割機難以快速調度到達河南,本地收割機數量難以滿足當地急且大的麥收需求。從公開數據來看,2022年麥收高峰期,河南日投入聯合收割機數量為11.2萬臺,而今年河南現有收割機數量已經接近2022年高峰期日投入數量的2倍,即22.4萬臺,才在半個月內實現九成的收割進度。

 

這在很大程度上打亂了麥收節奏,導致麥收需求集中爆發,對收割機的使用需求亦隨之集中爆發。在外地收割機調度到位前,農戶只能“望天等農機手”,于是出現了網上熱傳視頻“大量村民圍堵十幾輛外地來的收割機請求收割麥田,收割機坐地起價,雙方難達一致,引來交警維持秩序”所出現的現象。

 

(二)履帶式收割機VS輪式收割機,結構失衡顯著

 

履帶式收割機和輪式收割機都是麥收的一種農機,履帶式收割機適應多元化作業,既能收水稻,也能收小麥,還能收其他作物,作業場景多元;輪式機主要收小麥和谷物,適合晴天作業。在旱地種植的河南,輪式收割機占主導地位,其保有量(17萬臺)遠遠超過履帶式收割機(3萬多臺)。但河南連綿的陰雨天氣下,占主導地位的輪式收割機只能“望地興嘆”,占少數的履帶式收割機供不應求。

 

對此,河南積極協調周邊省份,確保簽約履帶式收割機到位到田;農戶也在積極自助,在抖音、朋友圈等平臺廣泛征集共享履帶式收割機,加快雨后小麥搶收進度。

 

(三)缺乏統籌供需雙方的中間平臺,有形的手調節滯后

 

從各項公開資訊,我們發現在河南小麥風波事件中,農戶的影子無處不在,面臨收割機供給不足的情況,他們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尋找收割機,甚至直接去高速路口攔截。而各地的供銷社、農機合作社等基層組織缺位,政府部門相關措施滯后性更是明顯。如“南陽百余輛的收割機被堵南陽的高速路口,不允許下高速”事件,以及隨后的“農機調度、跨區農機保障”政策,本已提前設置的經營機制、預見性機制、應急預警機制 1,均在負面事件發生后姍姍來遲。

 

政府部門“有形的手”滯后于現實需要,這根源于缺乏中間平臺統籌供需雙方要求,信息不對稱。農機收割有兩種模式:一是本地農機相關企業和農戶提前約定,屆時履約;二是外地收割機趕農時,跨區機動補充。由于惡劣天氣突變,第一種模式供不應求,第二種模式同樣失靈,農戶急且大的收割需求,如田塊規模、田塊地址、作物類型、收割要求、收割時間等具體信息無法通過有效渠道快速為外地跨區收割機相關企業或個人所知。在政府部門未充分調度前,農戶、外地跨區收割機相關企業或個人都在盲目行動。網絡上紛傳的“河南小麥遭災,收割機‘坐地起價’!”“河南的收割機太奇怪,下不了高速很氣憤,下了高速又不愿下地收麥”均體現了缺乏中間平臺,供需雙方盲目行動的亂象。

 

1河南省農業廳、發改委、財政廳《關于加快發展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的指導意見》(豫農經管〔2018〕8號):要大力推廣“土地托管”“代耕代種”“聯耕聯種”“農業共營制”等農業生產托管形式,增強農業生產的收益與應對風險的能力。

 

 

三、他山之石:江蘇、安徽、山東農業生產“土地股份合作+全流程托管”模式

同為糧食生產大省,江蘇、安徽、山東三地的糧食產業化模式十分典型。經研究發現,蘇皖魯三省的糧食生產采用的是“土地股份合作+全流程托管”模式,即農戶以土地經營權入股,村集體經濟組織以水利農田設施及增溢土地經營權入股,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村集體經濟組織統一接受農戶委托直接提供全程托管服務,或再委托給第三方托管主體(如供銷社)開展全流程服務,譬如購買種子、施肥、噴灑農藥、收割、儲存、銷售等,金融機構跟進開展金融支持,保險機構托底紓困,最終建立“保底收益+盈余分紅”分配機制,農戶只需簽字入股,將農業生產完全托管,在每季收獲之后獲取分紅即可。

 

該類模式下,分散的入社土地可連方成片整合,再選取適合當地種植的糧食作物,采用新型農機和新技術統一耕種管收,實現了農業規?;⑹袌龌洜I,充分解決了農戶“進城打工顧不上種地、種地耽誤進城打工掙錢”的問題。

 

各省也在“土地股份合作+全流程托管”模式的執行環節設置了符合本地情況的機制。如在收割或銷售環節,江蘇南京新農集團重點打造“滴滴農機”共享平臺,為農機作業服務的需求方和供應方提供對接服務;安徽通過優質專用小麥生產分布圖綁定糧食廠商、面粉企業,便捷市場化企業按圖索“麥”,實現小麥產銷無縫對接;山東濟寧農服建立農業聯盟產銷一體化渠道,綁定聯盟的利益,共同確保糧食順利收割。

 

表1 蘇皖魯三地農業產業化模式

 

 

四、對癥下藥-多維度手段解決供需結構性失衡

前文提及河南小麥風波事件的原因在于天氣突變,農機供需結構性失衡,有形的手調節滯后。針對此,本文認為可從宏微觀層面出發,完善頂層設計,發揮微觀市場主體作用,如農業類平臺公司入場發揮、市場化企業產業鏈利益綁定合作。

 

(一)政府部門:發揮地方基層組織作用,完善農機作業保障體系

 

從本次事件的起始來看,河南政府部門相關措施滯后明顯。但對比同為糧食生產大省的江蘇、安徽、山東,我們發現河南在2018年便已經印發《關于加快發展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的指導意見》(豫農經管〔2018〕8號),提出要“扶持一批形式多樣、服務專業、競爭充分的經營性服務主體,為農戶提供大田托管、統防統治、烘干儲藏、飼料獸藥供應、疾病防控等基本服務,拓展農機作業及維修服務,大力發展農業生產托管服務”。顯然,河南并不缺乏關于農業生產性服務的頂層設計,但落地執行情況不甚好。因此,本文從以下四個方面提出建議:

 

(1)量化地方供銷社、農機合作社在大田托管或農業生產托管模式中,購買種子、化肥、農藥、農機等方面的目標,并納入考核指標,減少農業基層組織不作為的可能性。

 

(2)基于農業基層組織,增加農業設備新技術的研發與投入。如支持農機裝備企業建設智能化、綠色化農機生產線(車間、園區),對標國際先進水平,組建一批省級以上技術創新中心和重點實驗室,孵化培育一批技術水平高、成長潛力大的農機高新技術企業。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建設智能化、綠色化農機共享中試線(車間、園區),促進科研成果轉化。按照《河南省“十四五”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要打造國內領先的農機裝備研發制造基地,到2025年,全省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90%以上。

 

(3)重視農業設備的維護、操作培訓,增加本地能夠熟練使用農業設備的人群。光有研發投入并不足夠,農業設備后續的維護以及迭代操作培訓亦必不可少,需邀請專業服務機構或者運營機構對農業基層組織的相關人員進行指導培訓,充分把農機維護、操作服務扎根到農業基層組織。

 

(4)制定農機跨區應急保障體系,重視跨區農機共享。河南約七成的小麥是由跨區收割機完成收割的,而南陽農機告訴被堵一事表明,在頂層設計方面明確農機跨區作業的應急保障體系至關重要,在很大程度上既能兜底河南應急麥收,也能降低購置大量農機只供農時使用的尷尬。以安徽為例,夏收、秋收時節,針對跨區作業農機“結伴而行”的特點,各收費站提前制定道口保暢應急預案,設立跨區作業車“綠色通道”,配置熟悉業務的專職外勤,前置查驗、優先疏導,確保收割機運輸車輛安全快速通行。同時,在各收費站廣場設置便民服務臺,針對夏季高溫的特點,提前備足礦泉水、方便面、風油精、藿香正氣水、行車地圖等物品,為跨區麥收作業人員提供優質、便捷、周到的出行服務。

 

(二)平臺公司:協助政府調控市場,發展農機裝備產業。

 

平臺公司在政策支持、運營經驗、地方資源整合方面具有天然優勢,我們研究發現其協助政府調控市場,發展農業裝備產業的路徑有兩種:

 

一是農業產業化鏈條企業招商引資,補鏈延鏈。該路徑下,平臺公司將農業產業作為一個業務板塊進行運作,開展作物種植、收割業務的范圍及業務規模可控性較高,同時,關于農產品加工銷售、農業設備、金融投資、保險兜底等業務,平臺公司可通過參股的形式參與其中。但由于參股參與度較低,平臺公司需要補鏈延鏈才能保障農業產業化的推進。如產業招引方面,根據地方資源情況和發展環境,通過平臺公司招引外部農機裝備產業企業、電商物流企業、面粉企業、糧食企業入駐,興建產業園區等方式扶持產業發展。按照《河南省“十四五”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河南農業產業化鏈條企業招商引資的重點在于“發展發展農機裝備產業,推動農機裝備設施產業集群發展、鏈式發展,促進農機裝備制造上下游和關聯產業配套協作,構建縱向連接、橫向配套的完整產業鏈。以洛陽為核心,鄭州、開封、漯河為主要支撐,許昌、新鄉、安陽、南陽、駐馬店等多點突破發展,建設一批農機裝備產業園、產業集群,培育農副產品加工及食品裝備千億級重點產業鏈”。

 

二是合資成立專業的農業產業化平臺公司整合內部資源。該路徑下,平臺公司的業務范圍更加聚焦,專業化程度較高,便于圍繞農業產業化全流程托管。管理運作上與其他基建類平臺公司有效區分,有助于實現鄉村業務板塊的戰略目標。結合鄉村振興相關政策文件來看,此種模式也有助于從鄉村產業轉型升級方面為鄉村地區提供助力,以原有的農業生產為核心推動其他產業融合互補的傳統業務體系,有利于農業內部資源整合,發展規模經營。

织金县| 红河县| 浙江省| 中卫市| 林口县| 布尔津县| 武汉市| 习水县| 新和县| 安新县| 海城市| 临漳县| 全州县| 徐闻县| 崇州市| 易门县| 洞头县| 磐石市| 工布江达县| 河北省| 岚皋县| 三门峡市| 潼南县| 大埔区| 古浪县| 任丘市| 民丰县| 宁强县| 拜城县| 丰台区| 全南县| 成武县| 罗山县| 襄城县| 文山县| 乡宁县| 朔州市| 洛扎县| 崇仁县| 和林格尔县| 黔东|